7月18日,國際能源署《2017年世界
能源投資》報告在京發布。
報告顯示,中國仍是最大的能源投資目的地,占全球投資總額的21%。隨著新投產的
燃煤電廠數量下降25%,中國境內的能源投資越來越由低碳電力供應、電網的建設以及能效來推動。
以下為報告要點:
2016年全球能源投資總額約為1.7萬億美元,扣除物價因素比2015年低12%,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2%。
2016年,
電力行業首次超過化石燃料供應行業,成為能源投資最大的行業。
中國仍是最大的能源投資目的地,占全球投資總額的21%。
迅速增長的東南亞各經濟體共占全球能源投資的4%以上。
各行業能源投資主要趨勢
石油和天然氣 在2014年至2016年期間驟降44%之后,石油和天然氣上游投資在2017年出現適度反彈。
在美國頁巖氣投資高漲53%以及中東和俄羅斯等高產油區投資反彈的驅動下,2017年上游名義投資額回升6%(實際上升3%)。隨著一輪成功的海外競標,墨西哥在2017年的投資支出同樣增長。
上游資金成本趨勢各異 就全球范圍而言,2017年預期將連續第三年下滑,主要原因是海上油氣產業緊縮,但下降幅度僅為3%,同2015年和2016年相比幅度已大為縮減。
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經營方式正在經歷一場重大變革,重心日益移向以短期高回報的業務活動,并鼓勵開展簡易、優化的項目。
全球成本曲線已經重新分布,過去兩年成本降低的重要因素在可預見的未來很可能繼續發揮作用。
燃氣電力投資在2016年仍保持穩定,但其中近一半投資集中在天然氣資源豐富的北美、中東和北非。
在歐洲,盡管根據幾年前的投資決策有4吉瓦的新裝機投產,停用的燃氣電廠仍超過獲準建設的新增裝機。2016年投產10吉瓦核電裝機,達到近15年的新高,但僅有3吉瓦開始建設,絕大多數位于中國,比過去十年平均值低60%。
頁巖氣 美國頁巖氣活動的迅猛發展使頁巖氣成本在2017年增長16%,而此前的2014年至2016年期間成本幾乎減半。
電力 全球電力投資緩慢下降至7,180億美元,下降幅度僅不到1%,其中電網投資的增長部分抵消了發電投資的下滑。
新投產的可再生電力裝機投資額為2,970億美元,雖然回落3%,但仍是最大的電力投資領域。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投資比五年前降低3%,但得益于單位成本的降低以及太陽能光伏和風電技術的進步,新增裝機增長了50%以上,這部分新增裝機的預計發電量約提高35%。
燃煤 燃煤電廠投資大幅下降,新投產裝機減少近20吉瓦,反映了人們日益重視當地空氣污染以及某些市場,特別是中國顯現出的裝機過剩問題。
盡管如此,印度卻仍出現燃煤電廠投資增長。2016年此領域決定的全球投資額總計僅40吉瓦,標志著目前這一輪建設結束后煤電投資將明顯放緩。
電網 電網和儲能投資繼續保持過去五年的穩定增長勢頭,2016年達到空前水平——2,770億美元,其中30%的增長受到中國配電系統投資的驅動。
轉型 總體而言,電網正處于現代化改革階段,并從單純的輸電業務向一體化數據和服務平臺轉型。驅動這一轉型的是數字信息和通訊技術的快速進步,這方面的投入已增至電網投資的10%以上。電網級電池儲能投資正在迅猛增長,2016年已逾10億美元。
在電網總投資中,中國占30%。另有15%投向印度和東南亞,這些國家和地區正處于迅速擴建電網階段,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在美國(占總投資的17%)和歐洲(占13%),投資置換老化的輸配電資產所占比例正在提高。
能效投資 盡管能源價格持續走低,能效投資再次增長,2016年達到2,310億美元。
雖然歐洲是2016年此類投資最高的地區,增長最快的卻是中國,隨著該國能效政策力度的加強,在進行結構性轉變的同時,經濟的能源強度也得以降低。
在全球范圍內,最大一部分投資(1,330億美元)投入占能源總需求的三分之一的建筑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