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湖北電力扎實推進電能替代
9000個綠色項目實現替代電量60億千瓦時
“既減少了噪音、大氣污染和水質污染,又節省了船舶用能成本,岸電工程真正實現了多方共贏。”6月9日,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和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專題研究解決三峽壩區船舶長時間待閘造成嚴重污染問題的專家調研組,在對宜昌市夷陵區新世紀游輪碼頭、桃花村游輪碼頭和秭歸縣沙灣錨地三個岸電工程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后,給予了高度評價。據測算,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在三峽壩區建設的這三個示范岸電項目,一年用電量達到313萬千瓦時,替代燃油665噸,相當于減少一氧化碳排量2.77噸、氮氧化物4.75噸、二氧化硫3.17噸,節能減排效益非常明顯。這亦是國網湖北電力創新提出“電氣化+交通”,在交通運輸領域大力開展電能替代取得的實效之一。
針對湖北人均用電水平低和電能占終端能源比重低的“兩大短板”,2016年,國網湖北電力全年推動實施電能替代項目5501個,實現替代電量41億千瓦時,相當于在終端減少散燒煤消耗183.6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21.45萬噸,減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3.45萬噸。電能替代各項工作受到國網公司和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今年前五個月,國網湖北電力又在全省推動實施電能替代項目3547個,實現替代電量22.2億千瓦時。
據國網湖北電力營銷部負責人介紹,2016年該公司在全省完成低電壓治理57萬戶,并投入資金7000萬元優化電能替代配套電網,為消除電網供應瓶頸、實施電能替代夯實了基礎。在“工業、農業、交通、教育、民生”五大領域,該公司電能替代工作更是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在“電氣化+工業”方面,重點結合燃煤鍋爐關停、鋼鐵企業淘汰落后產能、燃煤電廠“上大壓小”等工作,開展了電鍋爐、電窯爐推廣和自備電廠清潔替代,共推廣工業電鍋爐、電窯爐等1238個,關停燃煤自備電廠10個;在“電氣化+農業”方面,重點開展電烤煙、電制茶、電烘干、農產品加工電氣化推廣,制茶企業已替代205家,改造電烤煙房80余座,打造了食用菌種植、小龍蝦加工等一批有湖北特色的農業電氣化項目;在“電氣化+交通”方面,電動汽車應用約2.3萬輛,港口岸電完成改造298個泊位,空港陸電完成改造91個機位。宜昌三峽船舶岸電改造、南水北調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旅游碼頭岸電改造均被中央媒體進行報道;在“電氣化+教育”方面,啟動電氣化校園建設,恩施建始縣中小學實現電氣化改造全覆蓋,山村學生用上了電廚炊、電采暖。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率先開展大學校園電氣化改造;在“電氣化+民生”方面,推廣各類蓄冰空調、熱泵728臺,熱泵供暖面積達到660萬平方米。公司在國網系統內率先開展“購電器、送電費”活動,已累計銷售空調、冰箱等耐用家電120萬臺。
下一步,國網湖北電力將積極在培育特色示范項目和開展配套政策研究的同時,還將深入探索市場化運作模式,建立電能替代產業發展促進聯盟,舉辦電能替代技術和設備博覽會,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電能替代項目投資、建設和運營,共同構建“政府引導、電網支撐、廠商服務、客戶參與”的電能替代“朋友圈”。